1 、我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这样定义聚集性病例 :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2、暴发疫情定义为一周内病例数达到10例以上(或同一单位5例以上) 。此类情况下 ,县(区)级疾控机构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行动,对首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5例以上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对于聚集性疫情,疾控机构需在24小时内展开调查处置;对于暴发疫情 ,需迅速展开病例搜索和密切接触者管理。
3、第一条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 ,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自1969年首次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EV71型病毒以来,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多次引发大规模流行 。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曾因EV71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疫情 ,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2 、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是一种重要的婴幼儿疾病病原体 ,引发的手足口病(HFMD)在儿童中尤为常见。1969年,科学家首次在加利福尼亚一个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样本中分离出这种病毒 。EV71可以在恒河猴肾脏细胞(RhMK)以及人胚二倍体细胞中进行培养。
3、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常见于婴幼儿。这种病症会导致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 ,有时还可能引发心肌炎 、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即EV71)是主要的致病病毒。EV71手足口病特指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导致的急性传染病。
4、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 。症状包括手 、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 、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病原体: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 ,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5、肠道病毒71型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简称为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 、肺水肿、病毒性脑炎等疾病 ,统称为肠道病毒71型感染 。该病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少数病情较重 ,甚至会引起死亡。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常见于4-9月份。
6、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发,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传染病。该病症会导致患者手、足 、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 ,部分重症患者还可能伴有心肌炎、肺水肿及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主要的致病病毒。EV7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详细规定了针对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手足口病疫情管理措施 。当医疗机构 、托幼机构或学校发现一周内出现以下情况,视为聚集性疫情:同一单位5例以上但不足10例病例(包括班级或宿舍2例以上 ,自然村/居委会3例以上但少于5例,家庭2例以上)。
2、这部规范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原则,规定了在面对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情况时的应急响应措施和处置流程。它强调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保规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知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遵守 ,于2012年6月21日发布并实施。
3、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
4、《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发〔XXXX〕21号)要求,结合我省当前疫情与防控工作现状,制定本工作方案 。
5 、江苏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疫情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居家隔离:对于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 ,采取居家隔离措施。隔离时间不少于十天,直至症状完全消除,包括退热、溃疡及水泡结痂。目的是避免病毒在家庭环境中进一步传播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