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限行尾号2022年1月份/北京限行尾号2022年1月份查询
14
2025-03-29
在3月28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 ,透露出让人振奋的数据:微短剧出海市场潜力是国内市场的7至12倍,总规模有望达百亿美元量级 。
近年来,中国微短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统计,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62亿,人均当日使用时长101分钟。同时 ,微短剧在出海方面也进入了爆发式扩张阶段。据数字化内容营销机构DataEye-ADX统计,2025年开年至今海外短剧市场投放广告素材超180万组,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投放量飙升超10倍。
在当下这个微短剧出海的重要发展节点上 ,与会各方表示要继往开来,汇聚方力量,共同探索一条以内容为王、以情感共鸣、以平台破圈、以科技赋能的微短剧国际传播的新路径 。
对齐精品标准 ,夯实出海作品库
面对微短剧出海的机遇与挑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周继红用“破局 、解码、致远 ”三个词分析总结了中国微短剧国际传播的现状与成果,并分享了三点建议:坚持精品创作 ,筑牢内容根基;坚持市场引领,拓宽传播疆域;坚持科技赋能,激活产业生态。而芒果TV大芒计划执行制片人黄鑫也表示创作者应当摒弃短期的流量诉求 ,而是从家庭、传统文化等主题入手,创作能引起更广泛圈层共鸣的作品。
“精品创作”是繁荣发展微短剧市场的第一要务 。论坛上公布的“2024年国际微短剧大赛”优秀奖获奖名单,其中包括《逃出大英博物馆》《河姆渡的骨哨声》《中国神话》《有种味道叫清溪》《别打扰我种田》等多部涵盖现代都市 、历史文化、穿越、科幻 、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多种题材的作品。例如结合美食、传统文化 、地域特色的《恋恋小食光》与观众一同踏上陕西美食之旅,在三秦美景和烟火美食中收获对生活的全新领悟;而《美食小厨娘》以中国八大菜系与“杂食派 ”对抗的故事 ,宣传了嘉兴海盐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
微短剧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载体 。不少地方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根脉、产业模式的特色。例如多部“四川造”微短剧取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效益:《逃出大英博物馆》通过文物拟人化叙事,让家国情怀跨越时空;《家里家外》以川人川语演绎市井烟火 ,播放量突破15亿;《跟着唐诗去旅行》传承了传统文化经典之美。
多途径化解出海难题
微短剧出海可谓是“水深鱼大风浪高”,既取得了不少可供总结分析提高的经验和数据,也遭遇了一些切实的堵点和痛点 。
从过往数据来看 ,女频 、翻译剧、英语素材成为中国微短剧出海“黄金三角 ”。低成本的翻译剧利于控制成本、转换风险,是出海发展初期的明智策略,目前的市场占比超8成;在素材投放中女频作品以77%的占比遥遥领先 ,男频仅占23%;从语种来看,英语素材投放量占比接近50%,其次是西班牙语的占比约6%以及日语和葡萄牙语分别占5%和4%。这些数据描绘了出海作品的总体轮廓 ,同时也显示了出海作品结构的不足和短板 。
微短剧出海势头凶猛,但在繁荣的表象之下,也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痛点。例如题材适配性难以判断、版权归属存在风险 、国内运营团队资源有限以及海外平台对接困难等问题,成为制约短剧出海的重要因素。以咪咕数媒为例 ,基于运营商资源整合、内容生态体系构建以及技术赋能三个维度,对短剧出海策略进行全面升级。目前在短剧出海领域已经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效 。自2024年正式布局海外市场以来,咪咕短剧已售出200余部短剧 ,通过版权分销和本土自制剧试水,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陆总死活不离婚》《第十九年》《爱在日落之前》《大年初六宜嫁娶》《深情为陷》等作品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2024年下半年 ,根据《第十九年》改编的韩语版短剧《???? ?? ?》上线后不久便在海外热力榜上冲至第三名 。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