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入最新规定12月,12月疫情期间北京出入最新规定】
22
2025-03-26
“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俗语 ,曾被奉为老年人健康的金科玉律。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一种名为“肌少症 ”的疾病正悄然侵蚀着老年人的健康 。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罹患肌少症 ,预估2050年患有肌少症的人数将增至5亿人,80岁以上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可高达50%。肌少症起病隐匿 、进展缓慢,日常生活中 ,很多老年人,可能会逐渐发现自己肢体力量变差、走路变慢、爬楼无力,甚至在不经意间陷入“衰弱-失能-卧床”的恶性循环。
因此 ,“老来瘦”并非健康的标志,反而可能是肌少症的早期信号,因此 ,老年人必须警惕这一“力量流失 ”的危机 。那么,如何科学识别并应对这一“隐形杀手”呢?让我们一起揭开“肌肉悄然流失”的秘密,了解肌少症的定义 、发病原因、识别早期症状、掌握有效的干预方法 ,帮助老年人打赢这场“肌肉保卫战 ”。
一 、肌少症:一个既古老又热门的话题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进行性和广泛性的骨骼肌质量减少、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综合征。
肌少症源于希腊语sarx(肌肉)和penia(丢失),Rosenberg在1989年首次提出“肌少症”这一概念 。2010年欧洲肌少症工作组(EWGSOP)首先发表的专家共识是该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6年,肌少症被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疾病编码中,编码为M62.84 ,这一举措标志着医学界对肌少症作为一种独立疾病的认可。此后,肌少症受到广泛关注并在研究领域迅速发展 。2024年全球肌少症领袖倡议(GLIS)首次统一了肌少症的概念性定义。
二、明确诊断:揪出老年人的“肌肉小偷”
肌少症的诊断目前仍缺乏一个全球统一且便于在临床中常规应用的标准。我国通常基于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共识的肌肉质量 、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的综合评估 。
肌肉质量:是指肌肉结构和组成的微观和宏观变化。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四肢骨骼肌质量(ASM)/身高2,阈值因设备和人群不同而略有差异。
双能X线(DXA)检测:通过X线扫描 ,精确测量肌肉、脂肪和骨量,男性SMI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